聽見那島文學據點再進駐,熱情粉絲回流捧場

2017/05/19 發布

臺德文學交流合作計畫:萊比錫書展專題報導二

第二屆台德文學交流合作計畫今年邁入第三年,進駐萊比錫書展開展第一天就引人駐足欣賞—漫畫家阮光民為三位主打作家藍博洲、何致和、羅毓嘉繪製的七彩頭像很吸睛,東方味十足,既文學又生活,吸引眾多跨世代讀者走進「那島」,透過閱讀來了解島嶼人的思維與文化。除藍博洲、何致和、羅毓嘉精彩試讀本外,展位上也能讀到「聽見那島」系列作家精選:從 2015 年駐村柏林的賀景濱、鍾文音、郝譽翔到2016年來到萊比錫的巴代、李進文、伊格言應有盡有,此外也備妥中華民國筆會英文季刊及文化部 Books from Taiwan 英文目錄與光碟,小小的島嶼展位努力迸發強大的台灣文學光......

連續兩年參與萊比錫書展真有意義嗎?德國讀者的表達與行動,帶來了答案。四天展期中間,不時有讀者來訪,從年輕的學子、帶著孩子的父母、年長的叔伯阿姨、出版人們紛紛來問:巴代好嗎?伊格言最近在忙什麼?李進文出新詩集沒?鍾文音哪時再來德國?郝譽翔、賀景濱的作品會在德國出版嗎?除了一連串的問候再問候外,更有粉絲大喊「我們想你!」—文學與閱讀作為打造文化印象的方式真有其深度影響力及作用—我們會將問候妥善帶回台灣的,交至各位作家溫暖的手心 💻📞💌

撰文/洪萱育

思沙龍:當經濟往前、政治往後─對中國四十年政治轉型的反思

中國政治體制落後於經濟社會發展,這一現象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麼?可能有什麼後果?前景又如何?

周三朗讀夜:
走路。在山野在部落。一個人

同是作家和劇團團長的洪瓊君老師,將透過朗讀和肢體韻律,帶領讀者以身體律動方式,讓自己化身為大自然的一份子。

美學,其實我們都有關係
not just talk 系列1:
科技與文化的結合

凌華科技董事長劉鈞先生與Google亞洲策略技術合作事業群總經理連祥一先生和大家談談在他們各自的領域中,機器人或AI發展的狀態、以及這些人工智慧將如何影響人類接下來的文化或藝術發展。

TAIWAN CULTURAL & CREATIVITY DEVELOPMENT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