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和聲音是橋、是河流,也是森林。

陸穎魚

陸穎魚專文〈文字和聲音是橋,是河流,是森林〉

2017/06/15 發布,陸穎魚 撰稿。

文字和聲音是橋,是河流,是森林。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的名言,若我把這句名言套用於閱讀,即「人不能兩次閱讀同一本書籍」。或許,仍是有人會發問,為什麼不能呢?

據我所知,赫拉克利特的意思是指,萬物乃無時無刻都在變化和流動,世界上並沒有事物是永恆且凝固的存在。因此,今天我們的年紀會比昨天有所增長,今天的書頁色彩又會比昨天累積泛黃。爾後,燈火闌珊處,年老時把年輕時的書本再閱讀一遍,感受竟是百感交雜的事。原來我們與書本同在時間中流動和變化,甚至衰老;但慶幸的是,人的精神價值與文字力量卻能歷久不衰。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書本」「流動」和「變化」便是我策劃華山文創沙龍:「周三朗讀夜」的初衷,也是願望達到的目標。從 2016 年 7 月始至 12 月止,為期半年,每月固定一個主題,邀請兩組講者參與討論與分享,嘗試從不同角度及脈絡切入,呈現主題的多元性、思考性、跨界性及深度性,先把講者與讀者連結,引發交流和互動,從中累積更多情感、想像與知識,最後希望讀者能從聆聽朗讀故事過程中與閱讀建立新的關係,打破閱讀彷彿只能用眼睛觀看的傳統規矩。

再仔細說明,「我們」是指結合來自不同背景、年齡、閱讀喜好的讀者;「書本」包括各式各樣的文本,而我相信閱讀的樂趣是不存在任何性質分類,因此除經典文學外,主題策劃的範疇宜多元和擴散,例如涉獵翻譯文學、兒童繪本、愛情小說甚至運動保健等不同題材;「流動」和「變化」則是講者以聲音朗讀文本,使平面化的句子具體化地跳出紙頁,通過各式各樣的講者聲音情感表達,把故事投遞於虛無空氣中,使無根文字找到可以安身的耳朵,慢慢潛進聆聽者心底,生根同時因應「我」(每一位獨立存在的讀者)而變形,成就作品與讀者之間既神秘卻又獨一無二的閱讀體驗。

對此,過去半年時間,「周三朗讀夜」從七月主題「聆聽白先勇」掀起序幕,借著白老師的誕生月份,從電視劇和紀錄片角度重新閱讀他的人生與重要文學作品;八月主題「翻譯世界的情書」從外國的經典與現代愛情小說雙線切入,由譯者來分享翻譯的甘甜與艱難,讓讀者對原文語言的探索有更多認識與興趣;九月主題「在廣東話與國語之間移動」,試圖把港台兩邊文學故事聲音合併起來討論,實踐文化跨界交流;十月主題「運動時代,身體有話說」邀請讀者在閱讀世界動起來,體會文字帶給身心的震動感;十一月主題「文字與聲音的變奏魔術」,借朗讀以構圖為主的兒童繪本,探討詩句與歌詞的異同,從中發掘聲音與文本的連結性;十二月主題「用故事慶祝聖誕節」則邀請12位詩人、作家、出版人及書店主人,在充滿愛的節日裡訴說關於聖誕和冬至的故事。

「讓該相遇的人相遇」一直是華山文創沙龍的動心起念,而「周三朗讀夜」毫無疑問是人與書本、文字、聲音、故事的「相遇」舞台。講者與讀者同在固定空間與時間,以朗讀和聆聽,相聚閱讀幾本書、認識幾位作家或詩人,藉著短短一小時的座談會卻蘊釀出交流和陪伴的意義,就像法國文豪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說的:「一小時不僅僅是一小時,它是一個裝滿了芳香、音響、打算、氣氛的花瓶;我們所說的現實,就是同時存在於我們周圍的那些感覺和記憶之間的一種關係……」

書本承載故事,故事包含文字力量,而聲音引導我們靠近光明。閱讀與朗讀結合,築成一條另類溝通的橋、動態的河流,使我們不止能在故事中游走流動,甚至有時候感覺像在水中暢泳,當我們雙腳重新落地,人生已經不知不覺產生曖昧變化,至少以後看待世界的眼光變得不一樣了。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裡寫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而我深信,「周三朗讀夜」也是一片森林,去過那裡的人會一直在那裡,不曾去過的人以後還有機會。

因此,文字和聲音是橋、是河流,也是森林。至於相逢這回事,它永遠美好,而且永不嫌遲。

撰文/陸穎魚(詩人、2016周三朗讀夜策展人)

週三朗讀夜:翻過來看世界——哈克新書分享談唱會

哈克邀請你,在寧靜的夜裡,帶著那個真誠情感流動的自己,感受那生命中「讓你心都熱了的」故事。

夏日單車圖像小說慶典─環法終點賽之夜

每年7月,180名自行車選手,頂著夏日高溫,以平均時速50公里的速度,在21天的賽事裡環繞著法國六角形國土騎乘3,500公里。這裡頭有哪些故事?快來跟我們一起探索!

【社會創新中的文化實踐】共伴計畫期中分享會側記

TAIWAN CULTURAL & CREATIVITY DEVELOPMENT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