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議題的公共倡議-共伴計畫:文化永續.創新實踐 跨域影響力論壇側記

2022/04/11 發布

撰文:黃馨儀|圖:黃若賓

  2021年8月22日的第一場跨域影響力系列論壇「文化議題的公共倡議」,由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教授吳介祥主持,並邀請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副秘書長黃俊達、REnato Lab營運長歐陽藹寧、國立歷史博物館廖新田館長以及微亮計畫創辦人許恆愷擔任分享人,發表各自的組織團隊如何透過不同的行動方案,在文化永續的命題下進行倡議實踐。

  第一位分享人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研究員兼任副祕書長黃俊達提到,時任樂山基金會執行長、現任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的丘如華女士在1987年發動「我愛迪化街」保存運動,訴求迪化街街屋文化保存,反對迪化街道路整建擴寬的政策,整個過程中也引發許多媒體與專家學者的關注,使大眾社會注意到歷史街區保存的議題,並催生了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制度。多年以來,歷史資源經理學會重視歷史街區經濟活動的體驗、宗教活動、當地居民的需求以及觀光發展等議題,鼓勵大稻埕的老店舖與新店舖共同思考歷史街區如何彰顯與延續價值。黃俊達指出,大稻埕保存的啟示是—文化也需要棲地。保存文化誕生的生活環境是重要的,庶民的生活場域空間也具有保存的價值,藉由都市保存的觀念,以構建臺北記憶的延續與發展。

  黃俊達於結論引述西村幸夫的《我與都市共學的這條,路》書中所提的文化轉型過程,人們的價值觀逐漸由汰舊換新(Flow),轉而重視歷史價值的積累(Stock)。而每個都市的歷史脈絡、地形與氣候的不同,也培養出不同的都市性格,這樣的個性再結合都市內部更小範圍的地方風土或社會特色,將形成一種引導都市前進的「構想力」。

  第二位分享人歐陽藹寧為REnato Lab的營運長,REnato Lab從原先工業設計的定位轉型,自2017年起開始向企業提供循環設計的解決方案。歐陽藹寧表示,循環經濟的重點在於使用系統性的方式,達到對商業、社會、環境三方有利,並透過設計可再生的模式使經濟成長,並與自然資源的使用脫鉤。近年來,Renato Lab進行許多專案行動,包括在2016年參與臺北設計之都,並推行PIRP飲料杯回收測試活動,藉由模組化方式,讓回收裝置容量滿後可取下直接進入運輸流程。除此之外包括:2018年與Acer進行筆電回收的計畫;2020年製作了《循環設計指南》,協助電子科技公司找尋更永續的解決方案,打造更符合循環經濟概念的產品。

  歐陽藹寧最後向觀眾拋出幾個問題:經濟成長如何以自然資源脫鉤?如何改變消費者思維?最後並提出三項建議與勉勵— (1)System:個人的努力與系統性的努力是需要並進的、(2)collaboration:無論是否有主控權,針對該問題進行配合也是一種協力合作、(3)Patience耐心:制定一個合理的時間表,並讓科學做科學的事。

  第三位分享人微亮計畫許恆愷,同時為共伴計畫的策略夥伴團隊。許恆愷指出,找到一個真心在意的議題是重要的,然而每個人對議題的迫切感程度可能不同。以2018年起微亮計畫追蹤的「對話千層派」計畫為例,發起單位感悟周遭的人們對投票漠不關心,因此發起「對話千層派」計畫,關注青年族群的投票參與,並以工作坊的方式,讓參與者透過選取可能與自身不同的政治立場,與他人交流對公共議題的觀點。許恆愷也指出,當社會有一些期待需要被我們滿足時,除了評估人力、心力之外,也需觀察這些迫切感持續的時間。

  許恆愷也分享了在微亮計畫所共同策畫的《最__的一年》展覽的策展經驗,邀請十位故事主角錄一段影片給兩個月後的自己,故事主角每兩個月必須看上一次的影片,並且記錄下距離上次錄影之後的實際行動與進展。該展場當中,每個房間都記錄著每位故事主角一整年的心路歷程與變化,觀眾也透過看展的過程,反思自身的生命故事。

  國立歷史博物館廖新田館長以場館的公共倡議與文化影響力作為壓軸。廖新田館長表示,史博館自2018年起閉館整建期間,「如何持續營運」成了博物館永續發展的極端挑戰。史博館秉持「修館不休館、服務不打烊」的精神,思考如何成為一個無牆博物館,從如同被動等待的「蜘蛛」成為主動出擊的「蜜蜂」,修館的過程中也出現了重大的改變,開始與其他館所進行策略聯盟合作多檔展覽,包括桃園市立美術館、佛光山、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等。由此可見,史博館的閉館並不是停止,反而加速了研究、典藏、文創、教育推廣等部門全臺各地的積極串聯,持續地運作及對外合作,成為一座真正的無牆博物館。廖新田館長也提到,對於一個博物館而言,創造議題及紮實地創造論述是最為重要的,因此史博館在2020年出版了《臺灣美術史辭典1.0》,臺灣終於有了第一本專注於臺灣美術的辭書。

  共同與談的環節中,黃俊達對於「文化需要棲地」進一步闡述:生物都需要棲地,其實文化也需要。在大稻埕,文化包括宗教及商業,在淡水河沿岸,商人有錢後出現許多消費性的文化,例如酒樓;由於宗教祭祀的關係,也有了餅舖;老西餐廳、西式音樂與西式餐飲等空間聚集了文人雅士,例如波麗露。這些都是在這片土地上以及歷史的過程中產生的,若失去了這些舊的空間、廟宇等環境,文化也就消失。針對主持人吳介祥提問,消費者應如何面對現今消費主義對物質「擁有」的重視,Renato Lab歐陽藹寧回應表示,例如「以租代買」的方式原本就已存在,在消費選擇上,臺灣的回收教育已20多年,這批接受環保教育的人從小就不會懷疑愛地球的觀念,因此有能力做出與上一輩截然不同的消費模式。當這些人在經濟上成為消費主力,也肯定愛地球的理念價值,因此接下來10年的重要課題,則是要面對市場上的環保商品「選項不足」的問題。針對倡議的資源與網絡連結方面,創辦人許恆愷自身的經驗是創業之初會先燃燒自己,不過也會開始與其他組織單位思考如何結合彼此的資源。

  廖新田館長也回應對於閉館時所遭遇的阻力。廖新田館長指出,任何組織改變與革新勢必會遇到阻力,若沒有阻力,反倒可能是自身的想法不夠新穎。最大的衝擊是利害關係人的關係崩解。史博物館要作為一個有溫度的博物館,就需要一種關係的維持,並塑造人跟人的關係,在這樣的思維之下其影響力將會有所改變。廖新田館長最後期許,每個場館都要發展自己的觸角,可以透過科技,以自身的方式來關心當代議題,呈現博物館的特色。

  在第一場跨域影響力系列論壇的「文化議題的公共倡議」論壇中,不同分享人共同指出的是,文化議題的公共倡議不僅需要關注社會的脈動,訂定倡議者自身的定位與目標,更透過創新的文化行動與思維,跨界串聯與形成建立夥伴關係,以發揮各種文化社會議題公共倡議的影響力。

想辦法活下去,再來談創生|華山文旅學

劉克襄專文〈愛上市場的喧囂〉

若沒傳統市場的擾攘和紛亂,我的食物想像無法表述。我會不安。

美學,其實我們都有關係
not just talk 系列1:
繪本與電影的微妙關係

繪本與電影之間有著我們不知道的祕密,這次就讓我們跟著楊禎禎一起探索電影與繪本之間的微妙關係。

TAIWAN CULTURAL & CREATIVITY DEVELOPMENT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