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永續的新面向

2022/04/11 發布

撰文:繆子琳、共伴計畫專案

  「共伴計畫:文化永續.創新實踐」自2021年啟動,以華山文創園區作為社會議題的倡議平台,將文化作為載體,讓有理想的團隊透過「共伴計畫」一年的陪伴,將倡議的議題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與相應的團隊彼此合作、串聯,擴大文化社會影響力。經由一年的推動後,我們選出了2022年與我們一起共伴的三個團隊,分別是: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禾翌創意有限公司以及夾腳拖劇團。

  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後簡稱小鎮文創)為2021年入選的團隊,以臺灣地方創生為出發點,嘗試與亞洲地區創生經驗連結,讓臺灣地方創生經驗能被國際看見,並嘗試與國際連結、合作,分享彼此在地方創生的經驗。而在2022年,他們將視角轉回臺灣,期待透過自生經驗以及區塊鏈技術,藉由數位工具降低均衡臺灣的難度,將北、中、南、東及離島的創生團隊,讓臺灣各地的地方創生團隊得以盤點現況,進而擬出解決方案,並將SDGs指標融入其中。

  禾翌創意有限公司(後簡稱禾翌)為2022年新加入團隊,關注於將鄉鎮故事能被全臺灣、全世界看見,而鄉鎮時常透過農會產出其產品,因此期望透過設計力強化農會的產品及行銷。除了農會產品設計、行銷外,禾翌同時關注設計師的生存環境,在逐漸重視設計、美感的時代,設計師生存環境卻難以令人才得以永續發展。

  夾腳拖劇團同為2022年新加入團隊,因深感受到臺灣屬於多元文化社會,然而許多語言卻面臨使用者減少、逐漸消失的困境,期望透過兒童劇的方式讓小朋友從小就能接觸到母語,透過說故事、遊戲及互動的方式,讓小朋友從互動過程中認識母語,進而讓語言重新進入家庭之中,也因此在共伴計畫中辦理閩南語、客語、泰雅族語以及手語場次。

  首次小型串聯,同時邀請串聯夥伴-國立歷史博物館(後簡稱史博館)一同參與,史博館的文創行銷組嘗試透過文物,重新思考文物與現代社會新關係的可能,文物除了轉為平面圖像、建檔、做圖像授權外,過去更嘗試與台語歌曲製作、餐酒會合作,並將國寶級文物轉為公仔角色,期待透過更為平易近人的形象與民眾接觸,吸引不同年齡層的族群進入博物館。史博館期待藉由共伴計畫,能夠與更多方領域的團隊相互了解、接觸,創造更多文物在當代社會的可能性。

  回到共伴計畫本身的期待,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期望華山文創園區與學會能成為一個平台,將文化社會影響力擴大,而學會將著重於將國際資源、影響力評估機制等轉化為理論與策略,使文化得以與SDGs及公司ESG方針連結,讓原先著重在社會與環境之影響力評估報告中,也能將文化納入其中。

  共伴計畫經過第一年的實際操作後,今年嘗試將主題聚焦於三大主題中,分別是:文化生態與環境韌性、文化創新與循環經濟與文化協力與價值共創,嘗試將SDGs指標與文化結合,讓許多原先在關注SDGs的社會創新團隊也能加入共伴的行列。因此對今年入選的團隊,除了在原本關注的議題上發揮所長外,更期待團隊保持開放的心情,在計畫過程中與夥伴們相互串連、協作、跨域,一同發揮「共伴計畫」的精神。

夏日單車圖像小說慶典─環法終點賽之夜

每年7月,180名自行車選手,頂著夏日高溫,以平均時速50公里的速度,在21天的賽事裡環繞著法國六角形國土騎乘3,500公里。這裡頭有哪些故事?快來跟我們一起探索!

舒國治專文〈飲食與書寫〉

乃每個人都吃,吃的感受時時存留心中,竟然在閱讀別人書上說出的幾句話恰好打動了自己,這就是人生至樂。

「我們的文字很有意思耶!」- 黃春明|華文朗讀節

TAIWAN CULTURAL & CREATIVITY DEVELOPMENT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