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俞涵與袁瓊瓊朗讀〈自己的天空〉

當文字有了生命

2017/05/08 發布,許致中 撰稿。

當文字有了生命

然而,透過創作者和演員等眾多跨界名人,以表演和分享的方式賦予文字全新的生命力,才得以構築了這座朗讀城市的靈魂。

本屆華文朗讀節的三位焦點作家朱宥勳、林世仁和袁瓊瓊,藉由跟演員和聲音表演者搭配,為文字和文本內涵,展現了躍然紙上的魅力。作家朱宥勳與資深配音員王大川、新生代演員張哲豪同台,用朗讀和戲劇演繹短篇小說《康老師的錄音帶》,用獨特的口音帶出小說中交錯的時代感;林世仁跟配音員王瑞芹一起朗讀童書《誰在床下養了一朵雲》和《古靈精怪動物園》,用聲音呈現繽紛童趣的童書世界;我們更邀請新科金鐘獎演員連俞涵出席,與袁瓊瓊一同演出她最著名的短篇小說〈自己的天空〉。

此外,還有表演藝術家馮翊綱帶領我們去大漠看看英雄的壯闊心境和成長、有何一梵教授帶領現場觀眾一起朗讀精選的劇本台詞,分享:「唸出聲音是最簡單能接觸莎士比亞的方式」、有馬家輝用粵語帶我們一遊香港灣仔的燈與夜。新生代詩人任明信、徐珮芬、宋尚緯、林達陽,四位新生代詩人聯手為本屆的華文朗讀節,傳遞詩中如水晶般深邃的質地。

在劇場之外,還有更多屬於文學愛好者的聚會。有朗讀沙龍,眾多創作者和文字工作者,大談編輯故事、創作內涵、和書寫歷史。齊聚編輯、學者、演員、作家、導演和詩人,分享與文字相關的種種精彩。有李衣雲和蘇碩斌兩位學者帶我們走訪台灣租書店的歷史和文化;有「植劇場」的演員群用讀劇展現聲音所能震撼人心的情緒張力;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先生也為民眾做了一次台灣雜誌設計的歷史巡禮;更有「創咖啡」團隊邀請六位創業家,分享啟發他們創業的好書籍。而在攤位裡,出版社也自發性的舉辦一個又一個小型的分享會和簽書會,有「為你而讀」分享好書內容、還有「歐北來」團隊分享旅者故事。

四天的華文朗讀節,我們共舉辦了83場的劇場表演、講座分享,朗讀了 90 本書籍,匯集 130 位名人講者,橫跨作家、編輯、文化評論人、創業家、表演藝術者、藝人,包括:王小棣、任明信、朱宥勳、吳晟、宋尚緯、李維菁、林世仁、林達陽、唐立淇、徐珮芬、袁瓊瓊、馬家輝、張鐵志、曹瑞原、連俞涵、馮翊綱等重量級嘉賓。四天裡面,美好的朗讀聲此起彼落,繞梁不絕,呈現最熱鬧生動的閱讀風景。

美學,其實我們都有關係
not just talk 系列1:
科技與文化的結合

凌華科技董事長劉鈞先生與Google亞洲策略技術合作事業群總經理連祥一先生和大家談談在他們各自的領域中,機器人或AI發展的狀態、以及這些人工智慧將如何影響人類接下來的文化或藝術發展。

在故事裡投影美好的光-數位魔法師:電影特效工作大揭密

電影特效無所不能,大銀幕上看到的一切都有可能是假的——你知道這些特效背後有什麼故事,是從什麼藝術源流而來,一個特效動畫師的工作內容又是如何嗎?

臺灣當代劇場發展軌跡四十年論壇

為爬梳「當代劇場」發展脈絡,特邀請國內戲劇界兼含論述研究和實務經驗的專家與學者,以不同主題分篇章來剖析當代劇場發展,邀請對此議題有興趣的您,一同來探討臺灣現代戲劇的歷史轉折與時代火花。

TAIWAN CULTURAL & CREATIVITY DEVELOPMENT FOUNDATION